背景技術:
空氣壓縮機是一種用以壓縮氣體的設備。空氣壓縮機與水泵構造類似。大多數(shù)空氣壓縮機是往復活塞式,旋轉葉片或旋轉螺桿。離心式壓縮機是非常大的應用程序。
空氣壓縮機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產生熱量,但是現(xiàn)有的空氣壓縮機多為自然冷卻,只能通過外界的空氣流動來對其進行降溫,其冷卻效果較差,降低了空氣壓縮機的實用性,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空氣壓縮機,具備冷卻效果好的優(yōu)點,解決了現(xiàn)有的空氣壓縮機多為自然冷卻,只能通過外界的空氣流動來對其進行降溫,其冷卻效果較差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空氣壓縮機,包括壓縮機本體,所述壓縮機本體頂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吹風機構,所述吹風機構的底部貫穿壓縮機本體并延伸至壓縮機本體的內部設置有散熱機構,所述壓縮機本體內壁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吸熱板,所述吸熱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散熱鋁板,所述散熱鋁板的底部貫穿壓縮機本體并延伸至壓縮機本體的外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所述吹風機構包括風扇,所述風扇的兩側均與支架固定連接,所述風扇的底部設置有進風管,所述進風管的底部貫穿壓縮機本體并延伸至壓縮機本體的內部連通有導流管,所述導流管內壁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導向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機構包括吹風管,所述吹風管的一端與導流管連通,所述吹風管遠離壓縮機本體內壁的一側連通有吹風頭,所述壓縮機本體內壁的兩側均開設有氣口,所述壓縮機本體的兩側且位于氣口的表面均固定連接有濾網。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所述風扇的表面固定連接有防塵網,所述防塵網的材質為金屬。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所述吹風管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管卡,所述管卡的外側與壓縮機本體的內壁固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所述吹風頭的總數(shù)量為二十四個且呈均勻分布,所述吹風頭的直徑小于吹風管的直徑。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壓縮機本體、支架、吹風機構、風扇、進風管、導流管、導向板、散熱機構、吹風管、吹風頭、氣口、濾網、吸熱板和散熱鋁板,使用者啟動壓縮機本體,壓縮機本體工作并產生熱量,啟動風扇,風扇吸收外界空氣并產生對流空氣并導入至進風管內,再由進風管進入至導流管內,導向板將對流空氣導向進入至吹風管內,最終由吹風頭吹出,吹風頭將對流空氣進行導向并均勻的吹在壓縮機本體內部的各處,使對流空氣在壓縮機本體內和熱量進行混合并吸收熱量,最終經過氣口排出至壓縮機本體外,這時濾網遮擋氣口,并以此來使灰塵或雜質附著在濾網的表面,同時吸熱板從壓縮機本體內壁的底部開始吸收壓縮機本體底部的熱量,再將熱量導入至散熱鋁板的內部,最終利用直接與外界空氣接觸的散熱鋁板將熱量散發(fā)出去,解決了現(xiàn)有的空氣壓縮機多為自然冷卻,只能通過外界的空氣流動來對其進行降溫,其冷卻效果較差的問題,該新型空氣壓縮機,具備冷卻效果好的優(yōu)點,提高了空氣壓縮機的實用性,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2、本實用新型通過風扇、進風管、導流管和導向板的設置,能夠將外界的空氣導入至壓縮機本體內,再利用導流管將空氣分成兩份并利用導向板來對空氣進行遮擋,使空氣能夠完全進入到吹風管內。
3、本實用新型通過吹風管、吹風頭、氣口和濾網的設置,能夠將導入至壓縮機本體內部的空氣均勻吹到各處,使壓縮機本體的內部能夠全部被風吹到,同時氣口能夠排出多余的空氣并利用濾網過濾外界的灰塵雜質。
4、本實用新型通過防塵網的設置,能夠對風扇的頂部進行遮擋,避免外界的雜質和灰塵通過風扇進入到壓縮機本體內。
5、本實用新型通過管卡的設置,能夠增加吹風管的穩(wěn)定性,避免吹風管傾斜或變形,防止了吹風管掉落,使吹風管工作的更加穩(wěn)定。
6、本實用新型通過吹風頭數(shù)量和尺寸的設置,能夠使壓縮機本體內各處都能被風吹到,使其散熱的更加均勻,同時尺寸也限制了空氣的流量,避免過多的空氣被直接吹出所導致的其他吹風頭不出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風扇俯視圖。
圖中:1、壓縮機本體;2、支架;3、吹風機構;301、風扇;302、進風管;303、導流管;304、導向板;4、散熱機構;401、吹風管;402、吹風頭;403、氣口;404、濾網;5、吸熱板;6、散熱鋁板;7、防塵網;8、管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新型空氣壓縮機,包括壓縮機本體1,壓縮機本體1頂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架2,支架2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吹風機構3,吹風機構3的底部貫穿壓縮機本體1并延伸至壓縮機本體1的內部設置有散熱機構4,壓縮機本體1內壁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吸熱板5,吸熱板5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散熱鋁板6,散熱鋁板6的底部貫穿壓縮機本體1并延伸至壓縮機本體1的外側。
參考圖2,吹風機構3包括風扇301,風扇301的兩側均與支架2固定連接,風扇301的底部設置有進風管302,進風管302的底部貫穿壓縮機本體1并延伸至壓縮機本體1的內部連通有導流管303,導流管303內壁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導向板304。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優(yōu)化方案,通過風扇301、進風管302、導流管303和導向板304的設置,能夠將外界的空氣導入至壓縮機本體1內,再利用導流管303將空氣分成兩份并利用導向板304來對空氣進行遮擋,使空氣能夠完全進入到吹風管401內。
參考圖2,散熱機構4包括吹風管401,吹風管401的一端與導流管303連通,吹風管401遠離壓縮機本體1內壁的一側連通有吹風頭402,壓縮機本體1內壁的兩側均開設有氣口403,壓縮機本體1的兩側且位于氣口403的表面均固定連接有濾網404。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優(yōu)化方案,通過吹風管401、吹風頭402、氣口403和濾網404的設置,能夠將導入至壓縮機本體1內部的空氣均勻吹到各處,使壓縮機本體1的內部能夠全部被風吹到,同時氣口403能夠排出多余的空氣并利用濾網404過濾外界的灰塵雜質。
參考圖3,風扇301的表面固定連接有防塵網7,防塵網7的材質為金屬。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優(yōu)化方案,通過防塵網7的設置,能夠對風扇301的頂部進行遮擋,避免外界的雜質和灰塵通過風扇301進入到壓縮機本體1內。
參考圖2,吹風管401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管卡8,管卡8的外側與壓縮機本體1的內壁固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優(yōu)化方案,通過管卡8的設置,能夠增加吹風管401的穩(wěn)定性,避免吹風管401傾斜或變形,防止了吹風管401掉落,使吹風管401工作的更加穩(wěn)定。
參考圖2,吹風頭402的總數(shù)量為二十四個且呈均勻分布,吹風頭402的直徑小于吹風管401的直徑。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優(yōu)化方案,通過吹風頭402數(shù)量和尺寸的設置,能夠使壓縮機本體1內各處都能被風吹到,使其散熱的更加均勻,同時尺寸也限制了空氣的流量,避免過多的空氣被直接吹出所導致的其他吹風頭402不出風。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時,使用者啟動壓縮機本體1,壓縮機本體1工作并產生熱量,啟動風扇301,風扇301吸收外界空氣并產生對流空氣并導入至進風管302內,再由進風管302進入至導流管303內,導向板304將對流空氣導向進入至吹風管401內,最終由吹風頭402吹出,吹風頭402將對流空氣進行導向并均勻的吹在壓縮機本體1內部的各處,使對流空氣在壓縮機本體1內和熱量進行混合并吸收熱量,最終經過氣口403排出至壓縮機本體1外,這時濾網404遮擋氣口403,并以此來使灰塵或雜質附著在濾網404的表面,同時吸熱板5從壓縮機本體1內壁的底部開始吸收壓縮機本體1底部的熱量,再將熱量導入至散熱鋁板6的內部,最終利用直接與外界空氣接觸的散熱鋁板6將熱量散發(fā)出去。
綜上所述:該新型空氣壓縮機,通過設置壓縮機本體1、支架2、吹風機構3、風扇301、進風管302、導流管303、導向板304、散熱機構4、吹風管401、吹風頭402、氣口403、濾網404、吸熱板5和散熱鋁板6,解決了現(xiàn)有的空氣壓縮機多為自然冷卻,只能通過外界的空氣流動來對其進行降溫,其冷卻效果較差的問題。
暫無信息